10月31日凌晨,载着2060号预制箱梁的运梁车缓缓驶出中铁二十五局青岛装配式智造产业园。历经2个小时的运输、架设,箱梁最终平稳精准地落在桥墩盖梁上方。至此,由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负责箱梁预制、运输、架设的青岛重庆路快速路完成全部架梁任务,实现主线桥梁合龙。其中,10月份当月架梁数量突破完成1006片,创造了青岛城建史上单月架梁的最高纪录,刷新了“青岛速度”。
施工现场(苗壮 摄)
重庆路快速路,南起山东路,北至仙山路,全长约17.7公里,为双向六车道的一座现代化城市主干线,要在保障既有重庆路不封闭情况下实现“当年开工,当年通车”,确实不易。
建设者的底气除了源自民心所愿,更重要的是重庆路快速路全线采用的是装配式预制工艺。作为青岛市装配式预制规模最大的高架桥,桥梁上部结构全部采用装配式预制工艺,全线预制箱梁2060片,共366跨,全部由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负责预制、运输和架设任务。
5月26日,开工仅4个月,第一跨箱梁的成功架设引来各方关注,也拉开了重庆路上部结构施工的序幕。重庆路繁忙的车流,注定了架梁队只能在夜间10点以后作业。夜间高空起重作业、最高墩33米、场地狭窄受限……一个个高风险难题让中铁二十五局架梁项目负责人陈晓明心里没底,“任务艰巨,工期就是命令,虽然困难重重,但我们绝不屈服。”
克服三大难关,如期完成全部箱梁生产任务
三大挑战,摆在架梁团队面前。
第一大挑战——“主干路运梁”。200多吨的重量,30多米的体长,5米左右的宽度,要在车流压力巨大、交叉施工的重庆路长距离运输,在他看来,难度不亚于“在琉璃厂开碰碰车”。深夜,108个车轮的特种轴线车小心翼翼前行。“丝毫不敢大意,车辆转弯半径太大,拐弯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,可能会卡在转弯处进退两难。”现场调度员说道,为此,他们会在现场需求、箱梁尺寸、线路情况等数据间不断衡量,确定最佳运输线路,运梁前,项目管理人员与车队带班一同勘察选定路线,3个车队共31台特种轴线车,每台车都会有自己专属行车路线图,在沿线交警和地协人员的帮助下,完成一次又一次穿行,实现箱梁运转零事故。据不完全统计,轴线车单程运梁总行驶里程已超4万公里,长度可绕地球一圈,总载重运输量达75万吨。
第二大挑战——“夜间起重作业”。夜间十点到凌晨六点是架梁队的黄金作业时段。“架梁队是夜猫子,别人准备休息,我们正准备大干一场。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人流散去、车辆稀少,这是优势;点多线长、视线不清、人困马乏,这是明显劣势。为了解困,就得不停地走动,两跨之间60米的距离,一晚上要走20000多步。”面对33米的最高墩,标段现场负责人刘正伟说道:“3米距离下穿万伏高压线,我们积极协调电业部门进行铁塔加高,并采纳班组建议,使用龙门吊协同作业吊装,最终实现平安落定。”陈晓明介绍道:“不论分工,大家都一心只为把架梁这件事做好,各家单位团结协作,让我们架梁更加顺利。”
第三大挑战——“短时间大批量箱梁预制”。俗话说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月架千片梁离不开制梁团队的充足供给。“我们要在7个月内完成主线箱梁生产,大约要用15万方混凝土,总重超36万吨,箱梁首尾相连相当于1.6个胶州湾大桥的长度。”面对压力,陈晓明和团队注定要面临一场百米冲刺赛,2023年春节前夕,当别人准备返乡过年时,陈晓明带领团队在工地攻关。在整个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,90天,一片芦苇遍野的盐碱地变成了北方规模最大的装配式智造产业园,2023年2月16日,智能化产业园正式投产,14条生产线组成的超级工厂火力全开,以3倍于常规梁场的速度满负荷生产,历时8个月,在10月15日如期完成全部箱梁生产任务,为架梁队接力大干备足了粮草。
“公转”带动“自传”,班组联动助力一桥飞架南北
秋意浓浓,大干正酣,航拍视角下的重庆路已经雏形初现,正在加紧进行桥面后续作业,向着年底主线通车目标发起最后冲刺。施工现场,“全力打造城市交通标杆工程”的标语随处可见。
与班组进行沟通(苗壮 摄)
“从进场到现在,高效实现预期目标离不开我们与全线作业班组的联动配合。”陈晓明介绍道,他们以企业内部正在开展的价值创造行动为引领,在制、运、架的全周期各个环节都创新采用“1+N”班组联动机制,以项目管理“公转”带动班组自我管理的“自转”,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重点突破。
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市住建局等领导的指导下,我们从建章立制着手,发挥班组联动作用,让制梁、运梁、架梁各环节通力协作、自主运转,发挥管理乘数效应,形成管理层和班组层的有效联动。”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副总经理张守军介绍,“如何最大限度以班组建设赋能施工生产是整场突击成功的关键。”
为激发团队合力,该公司专题研究制订考核管理办法,以作业团队为单位,倒排责任工期,综合考量安全、进度、执行力等多重因素,自主申报与综合考量相结合,正向激励与反面典型相对比,奖优罚劣,打破“大锅饭”,让差异化分配起到激励作用。
“老唐,你又上榜了,真佩服你啊!”在重庆路箱梁生产车间的墙上,每月都如期张贴着一张“荣辱榜”,箱梁预制班组负责人唐仁是榜上常客。“早上六点起床,在浇筑作业线上一站就是一天,做的梁密实、平整又美观。”负责箱梁质检的丁化超说道。
在“荣辱榜”的激励下,三个制梁班组在14条生产线争先恐后、比学赶超,形成了创先争优的大干局面。
班组联动机制不仅在制梁班组发挥了良好作用,在架梁团队中更是充分显现出管理优势。
由于架梁作业面众多,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抽调精兵强将,打破壁垒,组成了箱梁运架联合项目部,并创新采用“项目管理人员+架梁班组”的“班组联动工作”机制,将全线分为8个标段,每段安排1名项目带班领导、2名安全负责人、2名技术负责人、12名班组人员,形成独立工班。“当天讲评,三天小结,一周复盘总结”的“班组头脑风暴”,打破了管理与作业的壁垒,实现了团队整体全周期、全环节联动,大大提升了运架班组战斗力,让一件件现场难题迎刃而解,切实保障了建设有序、安全可控、执行有力。
“架梁,协调是关键。比如,标段当天计划架设5片箱梁,但因为天气影响或者调流影响,当天只允许架设3片,这个反馈调整的过程就很关键,应该及时调整计划。反过来,如果顺利,可能会突破计划,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。”架梁第4标段负责人卢耀东介绍道,“和班组联动商讨,实现实时动态调整、见缝插针,让架梁更加快捷有序。”
为确保架设顺利,该公司提前对架设全周期、各环节进行调研,梳理出一份前置问题清单,作为后续架设过程的“参考书”。“每个标段,甚至每一跨都高低不同、情况各异,都要问题导向、靶向解决,确保最终万无一失。”陈晓明介绍说。
夜间架设(苗壮 摄)
“管理中心‘公转’有力,班组‘自转’有序,这是取得突破的关键,只有高效运转的机制,才能跟上城市更新更高的要求!”高效运转的机制,把建设者们牢牢拧成了一股绳,昼夜鏖战、砥砺攻坚,突出价值创造,全力护航重庆路快速路建设,最终圆满完成预制、运输、架设等各环节任务,创造了青岛工程建设领域又一项历史纪录。
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重庆路快速路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,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东岸城区交通出行效率,有效缓解环湾路、黑龙江路、青银高速等其他南北向主要通道交通拥堵状况,方便市民高效出行,在助力和服务青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
【编辑:佳冰】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