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敢为人先,勇向潮头立”这是中铁十四局三公司西安市政项目经理李志友的座右铭,也是他取得创效成绩的制胜之道。
李志友(左)组织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(郭东壮 摄)
参加工作以来,他先后参建10多项工程项目,均以安全质量优、综合收益高、信用评价好备受好评。他为企业增效创誉、品质发展倾注了心血,显现出过人智慧。
敢打敢拼 闯出企业市场
2016年,李志友凭借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被委以重任,负责西安综合地下管廊工程建设。该项目是西安首个试验区地下管廊项目,是改善城市治理的“收纳神器”,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“生命线”。
项目下穿太平河两侧的DN4000顶管为国内最大管径顶管下穿砂土地质施工,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大。面对困难,他不等不靠,带领项目团队昼夜奋战,经过专家论证、工法创新、科学施工,首次通过“高压水刀引孔法”,实现了深厚砂层使用拉伸钢板桩支护实例;采用“格栅挤压法”使直径4600毫米砼管顺利下穿太平河,圆满完成项目建设。项目先后获得了陕西省西咸新区“2017年市政建设先进单位”等陕西省5项荣誉,为三公司顺利中标陕西市场一揽子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转型新业态 打造金品牌
2018年,沣河治理二期项目开工建设,李志友临危受命,肩负起干好公司第一个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的重任。面对从传统铁路、公路施工到流域生态治理,从施工承包到新承包模式,这样的大跨度转变,一个全新的严峻挑战摆在了他的面前。
面对从未遇到的难题,他带领项目团队系统学习“两山理念”,全面梳理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,一边“连续奋战”,一边“调查研究”。苗木栽培专业人才不够,他就辗转驻地各高校求教植物专家;项目前期资金困难,他大胆创新探索,通过在公司层面引进权益资金方式,在确保不增加公司负债率的前提下,顺利扭转项目前期资金严重匮乏的不利局面。正是李志友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,克服了管理层级多、管理机构多、施工专业多、计量程序复杂等困难,终于在沣河河畔扎下了根,也标志着三公司在流域生态治理新业态领域迈出了第一步。
2020年,持续不断的新冠疫情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,苗木的存活率受雨季和冬季寒流影响巨大,必须抓住苗木栽培的“关键窗口期”。面对严峻的施工任务压力,他一边抓疫情防控,一边抓施工生产,每天天不亮就第一个来到苗木栽培现场,为大家讲解苗木栽培技术,中午顾不上休息,又赶去部署河道修复工作,晚上又放心不下员工身体状况,确保每人体温正常后才肯休息。在他的带领下,项目在雨季和寒流之前,抢先完成了全线苗木的栽植,有效保障了苗木的成活。
在他的带领下,项目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,使项目在安全、质量、进度等方面在全线各标段中名列前茅,获得各参建单位一致好评。项目团队兼顾景观工程、防洪设施、苗木栽培取得累累业绩,将诗经文化和工程治理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,成为中铁十四局创新城市生态治理的样板,为公司总结出一整套城市生态治理方案。同时项目提质创效取得丰硕成果,项目超额完成既定利润指标。
除此之外,项目先后获得了陕西省西安市水务局“全市水域治水示范工程二等奖”、中铁十四局“2020年度劳动竞赛优胜项目部”等多项荣誉。他本人先后获得了2020年度中铁十四局先进个人、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,2019、2020年度三公司优秀党员。他带领团队研发的《一种河道生态治理综合防护用新型治理装置》《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城市绿化水面景观建设液压钢坝》等多项专利也获得授权。建设单位由衷感慨:“沣河治理项目是西安市三河一山治理的典范,没有李志友同志打不了的新仗、硬仗”。
开源节流 走出创效路
企业效益来源于开源和节流,他始终把企业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项目建家建线,他走遍项目附近的安置处,优中选优选择项目驻地,不讲排场,不讲气派,办公家具能借就借,能租就租,能修就修,单此一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千万元。
在沣河项目施工过程中,他敏锐发现流域生态治理不同于传统市场,它变更点新颖、变化性强。他一边精心组织施工,一边深研当地水文土壤,通过分析施工资料及现场施工情况,调整土方平衡运距,做到施工场地合理最大化,“开源节流”奠定了创效基础。
2022年,中铁十四局在陕西公路市场信评连续6年蝉联“双A”,在管廊项目、沣河项目声誉基础上,相继中标西安连霍高速辅道快速化市政EPC工程,实现了在三秦大地的片区化、规模化滚动发展。
路虽远行则将至,事虽难做则必成。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前,正是李志友不断攻坚克难、突破创新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。
【编辑:敏业】
相关新闻